江湖,是什么?
有人说,人便是江湖。
浪清歌的第一站目标是福建。
先不论红叶禅师如何得到这本秘籍,但《葵花宝典》第一次出现地点便是福建莆田南少林,在外流传的残本也有福建福威镖局一份,就此来看,福建必然是最容易追查出事情踪迹的地方。他对这本号称奇书的秘籍没有太多的好奇心,但是对于方丈交代下的任务却很用心。受少林教养十八年,总归想要做些事情回报的。
他天资聪颖,又师从佛门正宗,方丈师伯见他资质实在不凡,甚至破例传他菩提心经,师傅也早就教授他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的大慈大悲千叶手。他虽然放弃了此世练剑,也未修习九阳天诀,却习惯了依旧日日前往嵩山之巅观赏曙色,师尊虽从不敦敦教诲,却给他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记。不得不说,比起从前的懵懂苦练武艺,他的心境进步太多。从前不知世事的静是糊涂和迷惘,而修习佛经、静观曙色获得的静是心灵的平静。可能正是因为心静灵空,又日日不辍,他修习菩提心经一日千里,千叶手也趋于大成之境。
这种武学进度举世无双,少林几位知晓事实的高僧均未戳破此事,彼此都揣着明白装糊涂,不仅未对外宣扬,亦未告知寺内众人。
浪清歌这根基一旦深厚,脚程自然快。
落霞飘散之时,他便已走了百多里路程,因天色已晚,便在路过的小镇中停下,打算过夜。
浪清歌不是第一次下嵩山,之前也曾随着师兄下山办事,只是距离寺中不远,也谈不上在外历练。不过,好在以前下来过,他才知道,和尚是怎么在江湖历练的。
银子是不能带的,吃饭只能靠化缘,化缘得来的吃食还要求是素的,客栈旅店没钱也别想着去住,只能露宿野外,或者运气好可以找家寺庙借宿,俗称挂单。寺中只有外门弟子无需遵守这样的清规戒律。唯一让人觉得欣慰的就是,当有事下山而非历练时,至少还是有经费花销的。
难怪自家师兄各个听说历练就苦着脸,想必都吃过苦头。
浪清歌叹了口气,可惜自己既不是俗家子弟,又非公出办事,依然是历练,自然只能两袖清风青山中了。
此刻倒是有点怀念在苦境的时候了,自家师尊心下无尘,不管俗事,永旭之巅的采买自他拜师之后,就由他这个徒弟操办,银子就堆积在库房内,需要就取,有时候他跑去师叔的烟雨斜阳小住,路费也是随机拿,师尊从不过问。
现在呢。哎。
不过,道士是道士,和尚是和尚,而自己现在就是个和尚,做的事情自然也是和尚该做的事。
在一户农家门前站立,觉溪大师做了很许久心理准备,才抬手敲了敲门。
“谁呀?”
开门的老伯一声询问,吱呀一声将门开了条小缝,便被门外的人惊住了,竟是个俊美隽秀的和尚,“原来是位大师,不知您有何贵干?”
“阿弥陀佛,施主。贫僧路过此地,不知可否讨口水喝?”
踏出第一步,之后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。好运遇上了虔诚信徒,不仅解决了一顿饭,还被留宿的浪清歌心中想。
当站在福州境内时,觉溪大师已是一位合格的和尚了,念的了经,颂的了佛,化的了缘,也灭的了魔。一路上虽说吃了不少苦,却让浪清歌真正了解了这个武林。它与苦境的武林不同,武学的水平其实比苦境要低很多,也没有术法、阵式等奇能异术,但是它与苦境的武林又是那么的相同,江湖恩仇,门派争斗,正邪纷争从来不曾停歇。
唯一值得浪清歌惊奇的反而是此处的朝廷,苦境也有朝廷,但是那种朝廷和江湖势力并无区别,势力范围狭小,武力值不够,故而约束公信力极低;而此处的朝廷虽不插手江湖,却极大程度上削减了武林对普通百姓的影响,因而,无论正邪,武林并不能主宰整个天下的命运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手打小说网【shouda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[综武侠]道尽清歌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